• 深圳自考网为学考网旗下网站,为考生提供深圳自学考试信息服务,网站信息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深圳省教育考试院www.eeagd.edu.cn为主。

自考热线:  0755-2322 4485

距2022年10月待定

距离2022年4月延期待定

所在位置:深圳自考网 > 工商企业管理专科 > 正文

广东省自考00144企业管理概论押题复习资料

2021-06-23 14:21:01   来源:深圳自考网    点击:   
   
  【导读】10月广东省自考考试已经临近,想必很多考生都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科目而找资料,以下是广东省自考网为您带来的押题资料汇总。

企业管理概论

考试-知识点押题资料

  一、企业的概念 企业是指适应市场需要以获取盈利,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

  责任的商品生产和经营组织。

  含义:(1)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的经济组织。

  (2)企业是实行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社会经济基本单位。

  (3)企业是依法设立、依法经营的 经济实体。

  二、企业类型

  三、几种企业类型介绍

  1、外商投资企业★

  (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指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同中国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共同投资举办的企业。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一种股份制的有限责任公司。双方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

  (2)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指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同中国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共同举办的 契约式的合营企业 。这种方式对合作条件、产品分配、风险和亏损承担、经营管理方式和合作企业终止时的财产归属问题都由双方协商确定,实践中采用广泛,是我国引进外资的重要方式之一。

  (3)外商独资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及华侨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国境内租赁土地、独立投资兴办的企业。其特点是 外商独立投资、独立经营管理、自负盈亏 。

  2、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

  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 8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私营企业以雇佣劳动为基础 。

  个体企业是由个体劳动者兴办,生产经营和管理主要依靠个体劳动者本人及家庭成员的企业。

  3、高新技术企业

  4、外向型企业和跨国公司

  5、第三方物流商和第四方物流商★

  第三方物流:是指专门从事物流的中介组织按照合约的要求,在指定时间期限内,为制造商提供部分或全部的物流服务经营管理活动。

  第四方物流:以集成商为核心,由集成商负责统一组织,选择满足客户要求的合作团队,并利用整个团队来控制和管理客户的点到点式的供应链运作。

  四、企业系统结构

  企业系统结构的五要素:产品、人、财、物、信息,其中,资金流被称为价值流程。

  五、企业系统特征

  1、企业的二重性一方面具有同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营相联系的一般属性(自然属性)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结构相联系的特殊属性(社会属性)

  2、工业企业的特征

  大规模采用机器和机器体系进行生产,系统地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

  劳动分工精细,协作关系复杂、严密。

  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比例性和连续性。

  生产社会化程度高,有广泛、密切的外部联系。

  六、按财产构成划分的企业组织形式★

  1、个人业主制企业:由业主一人出资兴办,并由业主自己直接经营,企业盈利全部归业主所有,企业亏损和债务

  也由业主个人承担,业主对企业债务负有无限责任。我国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独资企业属于此类。

  2、合伙制企业:由两个以上的个人共同出资,通过签订协议而联合经营的企业。全体合伙人共享企业盈利,共担企业亏损,对企业债务负有无限连带责任。

  3、公司制企业:由两个以上出资者共同投资、 依法组建,以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的企业组织形式。

  公司制企业三个特点:

  (1)公司制企业是法人,在法律上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在经济上拥有独立的财产;

  (2)公司制企业实行有限责任制度,以其全部财产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3)公司制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股东不直接经营管理企业,委托董事会聘任总经理经营管理企业。

  公司制企业有两种具体形式:

  (1)有限责任公司,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

  (2)股份有限公司,指注册资本为等额股份构成,通过发行股票筹集

  资本,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

  七、按企业内部分工协作划分的企业组织形式

  1、单厂型企业

  2、总厂型企业

  3、专业公司

  八、按企业外部社会联系方式划分的企业组织形式★

  1、联合公司,由若干个彼此存在一定生产技术经济联系的不同行业或生产不同类产品的工厂联合组成的公司。

  2、企业联合体,以大中型企业为依托,由若干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相互间具有一定经济技术联系的企业,按专业化协作和经济合理的原则,自愿结合,谋求共同发展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经济联合组织,也称企业群体或经济联合体。

  3、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以上的企业为了某种具有战略性的目标,通过一定方式组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松散型网络组织。包括:

  (1)后竞争战略联盟,如制造商与供应商联盟。

  (2)竞争联盟,如有市场竞争关系的企业间的联盟。

  (3)非竞争联盟,如差异较大的企业间的互动。

  (4)前竞争联盟,如在新技术领域结成联盟。

  4、虚拟企业,是指为了实现某种市场机会,依靠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将拥有实现该机会所需资源的若干企业集结而成的一种网络化的动态合作经济实体。

  九、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十、企业集团的特征:

  (1)具备一个实力雄厚,对集团成员企业具有控制力和影响力的核心企业,有独立财产,有法人地位,有资金、技术、产品和市场营销实力,能统一规划集团的投资活动。

  (2)组织结构具有层次性,一般分为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和松散层四个层次。

  (3)多渠道影响和控制成员企业,以资产联合为主。

  这几个特点使企业集团在组织上比一般企业联合体要紧密得多,稳定得多,能够形成共同的经营目标和经营战略,作为一个整体来开展经营活动,因而更能发挥联合优势,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是高层次的企业联合体。企业集团是目前世界上最有生命力和竞争力、发展快的话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2、企业集团的类型(按企业集团实行联合经营的内容和方式划分) :

  (1)产品辐射型,以名优产品为“龙头” ,以大型骨干企业为核心,与相关的协作配套企业、销售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合所组成的企业集团。

  (2)多元复合型,以有实力、有影响的大企业为核心,联合相关的工业企业、商业企业、 金融企业和科研单位等,横跨多个行业和部门,是经营领域比较广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3)项目成套型,以一种或几种相近的工程项目为对象,把从事设备成套设计、制造、供应、安装、人员培训、维修服务等经营活动的若干企业联合起来的企业集团。

  (4)经营服务型,以知名度较高的大型企业为核心,把生产经营活动存在联系的科、工、 贸、商等企业联合起来,以相互提供市场信息、促进科研开发、扩大销售和服务范围为主要内容,彼此间紧密协作。

  (5)出口导向型,面向国际市场,为扩大出口,以外贸企业为核心,联合若干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而组建的。

  十一、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方式

  1、股份经营方式

  (1)国家独资经营,适用于生产某些特殊产品的企业,如兵器工业企业、宇航工业企业等。

  (2)国家控投经营,适用于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中的骨干企业。

  (3)国家参股经营,如国有企业。

  2、承包经营方式

  3、租赁经营方式

  十二、企业管理的二重性

  1、企业管理具有同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相联系的 自然属性,表现为对协作劳动进行指挥,执行着合理组织生产力的一般职能。

  2、企业管理具有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 社会属性,执行着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的特殊职能。

  十三、企业管理的职能★

  1、计划2、组织3、用人4、指挥5、控制

  计划职能是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其中,计划,组织和控制是人们认识比较一致的三个职能。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在计划、组织和用人 上花费的时间比较多,而且要求很高;车间、工段、班组等 基层管理人员主要从事执行性的工作,大部分精力应集中于指挥和控制。

  十四、企业管理的任务

  (一)必须把经济上取得成就放在首位

  (二)要使各项工作富有活力,并使员工取得成就

  (三)履行社会责任

  十五、企业管理的内容

  1.不同层次的管理

  (1)高层管理。是企业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处于统帅地位。核心内容是制定和组织实施企业经营战略、决策与计划,这是关系企业前途与命运的头等大事。

  (2)中层管理。是把高层管理和基层管理联结起来的纽带。一方面对高层管理发挥参谋与助手作用,另一方面对基层管理开展指导、服务与监督。

  (3)基层管理的对象是作业层(作业管理或现场管理)

  2.各项专业管理

  企业以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不同阶段和构成要素为对象,形成的一系列专业管理,主要有技术开发管理、生产管理、物资供应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

  十六、企业管理的方法论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企业管理的理论基础。

  1.系统论观点。

  人造系统的特点: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

  2.信息论观点

  3.控制论观点

  十七、企业管理的一般方法 :1.行政办法 2.经济办法 3.法律办法 4.教育办法。

  十八、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一)人本化。人性假设是企业管理理论展开的基本出发点

  (二)整体化。体现了管理理论在管理活动的空间维度上的扩展。

  (三)战略化。体现了管理理论在管理活动的时间维度上的扩展。

  (四)网络化网络化是管理理论人本化、整体化、战略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必然结果。

  十九、 团队是组织中最关键的、也是最佳的学习单位。

  二十、法人治理结构★

  是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彼此既分立、制约又相互联结、协调的原则,在企业高层组织设置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形成各自独立、权责分明、相互制衡、相互协调关系的一种企业领导制度。

  1.股东大会是一种定期或临时举行的由全体股东出席的会议, 同时又是一种非常设的由全体股东所组成的公司制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

  2.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它是由股东在股东大会上选举产生的由董事所组成的一个集体领导班子。

  3.高层经理班子是公司的执行机构

  4.监事会监事会成员不得少于 3人。监事会由股东代表和一定比例的职工代表组成,公司的董事、经理、和财务负责人均不得兼任监事。

  二十一、监事会行使以下职权

  (1)检查公司的财务。

  (2)对董事、经理等管理人员在执行公司职务时有无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

  (3)当董事和经理的行为损害公司利益时,有权要求他们予以纠正。

  (4)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5)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二十二、激励约束机制

  (1)报酬机制,包括经济利益、个人价值实现、社会荣誉等。经济利益是第一位的。现在企业家多实行“年薪制”,可以客观而公平地反映出经营者经营企业的水平。

  (2)约束机制,

  内部约束,是企业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形成的相互约束关系和约束机制。内部约束主要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实现。

  外部约束:法律约束、市场机制约束、社会约束(如社会中介组织、舆论和社会道德的约束、企业家自律组织)

  二十三、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1)任务目标原则 。

  (2)专业分工与协作原则 。

  (3)指挥统一原则 。

  (4)有效管理幅度原则 。

  (5)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

  (6)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

  (7)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

  (8)精简机构的原则 。

  二十四、企业管理中贯彻指挥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1)实行首长负责制。

  (2)正确处理直线经理与职能经理的关系,实行直线参谋制。

  (3)在同一层次领导班子中,必须明确主辅关系。

  (4)一级管一级,防止越级指挥。

  二十五、组织设计的依据:经营战略、技术特点、企业规模、外部环境

  二十六、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

  二十七、新型的组织结构

  1、网络组织,包括内部网络、垂直网络、市场间网络、机会网络四种类型。

  2、学习型组织,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彼得·圣吉。

  学习型组织是指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根本特征,对顾客负责的组织系统。

  彼得·圣吉提出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3、发展型组织,代表人物——杰瑞? W?吉利和安?梅坎尼克

  二十八、企业组织变革的方向

  1、扁平化,是指减少管理的层次,扩大管理的幅度,加强横向联系,使企业组织机构由传统的金字塔形向扁平形发展。

  2、网络化,是指管理向全方位的信息化沟通的发展。

  3、柔性化,是指增强组织对环境动态变化的适应能力,强调集权与分权的统一,稳定和变革的统一。

  二十九、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中所共同持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外显与厂风厂貌、内隐于人们心灵中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意识形态。其 核心是观念文化 。从本质上讲,企业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

  三十、企业文化的结构和内容

  企业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深层的企业文化、中层的企业文化、表层的企业文化。

  一、深层的企业文化 深层的企业文化也叫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它不是人们能直接体察到的,而是渗透于企业全体成员思想和心灵中的意识形态。包括:

  1、企业最高目标 2、企业精神 3、经营管理风格 4、企业风气 5、企业道德

  二、中层的企业文化 中层的企业文化也叫企业文化的制度层或制度文化。一般包括:

  1、一般制度 2、特殊制度 3、企业风俗

  三、表层的企业文化 表层的企业文化也叫企业文化的物质层或物质文化。主要包括:

  1、企业标志、标准色、标准字。

  2、厂容厂貌,包括企业的自然环境、建筑风格、车间与办公室的布置、厂区绿化美化情况。

  3、产品的特色、造型、包装、品牌设计。

  4、厂服、厂歌、厂 徽、厂旗。

  5、企业的文化、体育、生活设施。

  6、企业的公关礼品和纪念品。

  7、企业的宣传媒体和沟通方式。

  三十一、企业文化的特点:隐形性、潜移性、可塑性、继承性、稳定性和发展性、普遍性和差异性

  三十二、企业文化的功能:导向功能、约束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辐射功能

  三十三、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要解决的问题

  1、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去塑造企业文化

  2、汲取古今中外。文化营养去塑造企业文化

  3、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去塑造独特风格的企业文化

  4、充分发挥企业领导者的关键作用

  5、共同参与和知识共享

  6、完善规章制度,不断巩固企业文化

  三十四、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国际化、本土化、多元化、人性化

  三十五、人力资源对一个国家而言,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智力劳动能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对一个企业而言,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企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的总称。

  三十六、人力资源的特点

  1.能动性。这是人力资源区别于非人力资源最重要的特征。

  2.可激励性。从员工的需求出发,通过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激发其工作潜能 。

  3.时效性。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劳动者的体能和智能是不相同的,其开发和利用的价值也是有差异的。

  4.再生性。人力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可以进行自我补偿、自我更新、自我丰富和持续开发。

  5.差异性。人力资源的差异性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在素质、 能力、态度、绩效、社会文化背景等各方面的千差万别。

  6.社会性。无论是在企业内部,还是在企业外部,企业的劳动者都处于广泛的社会联系之中。

  三十七、人力资源管理 就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十八、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同人事管理的比较

  从传统的人事管理( Personnel)发展到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一方面表明人力资源管理的范围扩大了,另一方面表明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提高了。

  1.管理的视角。传统的人事管理把人力看做是成本。人力资源管理把人力看做是资源。从成本的角度出发,管理活动追求的必须是人员的减少、 人力成本的节约;从资源的角度出发,管理活动就会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工作的性质。人事工作属于行政管理的范畴,主要是一些事务性的工作。人事部门负责执行领导的决策。人力资源管理则包含战略性的工作和事务性的工作。吸纳和开发人力资源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既是人事行政管理的办事机构,又是领导层制定、实施人才战略的参谋部。

  3.管理的重点。人事管理以事为核心,强调的是“因事设人、因事评人”。工作任务是否完成,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出发点。人力资源管理则是以人为中心,注重人事相宜。

  4. 对管理人员的要求。承担人事管理工作的人,通常是人事方面的专门人才。人力资源管理则要求其工作人员是通才。他不仅要懂人事工作,还要了解企业各方面的经营管理状况。

  三十九、职务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其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评价方法:排列法、因素计总法、因素比较法

  四十、激励——常用的激励理论★

  四十一、人员招聘

  1、报纸、期刊、广告:覆盖面广,影响力大但不长久,需要花费较大精力。

  2、招聘会:直接面对,效率高,质量难以保证,持续时间短。

  3、猎头公司:针对性强,质量高,但费用高,适于招聘高级职位。

  4、网上招聘:无地域限制,针对性强,费用低,选择余地大。

  四十二、人员使用的新趋势

  (1)职务扩大化和职务轮换

  (2)岗位竞争轮换,如海尔集团的“三工”动态转换制度、华为集团年度考核强制淘汰制度

  (3)晋升,彼得原理:在企业中经常存在着这种现象:当某位管理者在某岗位上取得突出成就之后,就被提升到更高的职位上,但是他并不具备从事这一职务的才能。

  晋升是指在企业范围内,将员工从当前的职位调到需要更多才能、担负更大职责的职位上去。劳伦斯· J·彼得和雷蒙德·霍尔在他们的著作《彼得原理》中指出,管理人员往往被提升到他们不能胜任的层次上,在企业中经常存在这种现象:当某位管理者在其岗位上取得突出成就之后,就被提升到更高的职位上,但是他并不具备从事这一职务的才能。这样的提升可能使这位管理者无法胜任新的工作,也并不利于发挥他的才能。《彼得原理》一书提醒企业,在提升员工时要非常慎重。

  四十三、培训的意义

  第一,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的手段。

  第二,培训是最大的福利。这是一种全新的观念。

  第三,培训是高收益的投资项目。

  第四,培训是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

  四十四、工资分配制度的原则与要求

  1、原则:物质利益原则、按劳分配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

  2、要求

  (1)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克服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实行员工收入能高能低。

  (2)体现不同形态的劳动,建立起以工资为主体,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在内的,科学完备的工资制度。

  (3)把工资制度作为一种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它的各种作用。

  (4)劳动报酬货币化、工资化。

  四十五、结构工资制

  实行以结构工资为基本形式,以劳动报酬同岗位与贡献挂钩浮动为基本原则的工资制度,这是我国企业工资制度改革以来,比较普遍采用的、效果较好的工资制度。

  结构工资一般分为:基础工资 (基本工资)、职务工资(岗位工资) 、年功工资(工龄工资) 、奖励工资(浮动工资)

  四十六、其他类型工资制度

  1、浮动工资制,把员工基本工资的一部分或全部与奖金等结合在一起,随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和员工劳动成果的大小而上下浮动计酬的一种工资制度。

  2、岗位技能工资制

  3、特殊工资制 专家(能手)高薪制、提成工资制、年薪制

  四十七、奖金制度:1、综合奖 2、单项奖 3、超额奖

  四十八、津贴制度:津贴是按劳分配的一种补充形式。主要是发放给处于特殊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的员工,以补偿他们特殊的体力消耗、额外的劳动支出。如野外作业津贴,取暖津贴、女工哺乳津贴。

  四十九、工资形式:计时工资、计件工资

  五十、经营战略

  1.经营战略是指企业面对激烈变化的环境, 严峻挑战的竞争,根据内外环境当前和未来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条件,为确定企业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措施,手段,谋求企业生存和不断发展所做出的总体性、长远性的谋划和方略。

  3、特点:全局性、长远性、竞合性、纲领性、相对稳定性

  4、经营战略其含义主要回答企业变革和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

  (1)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2)企业变革的重大问题

  (3)变革和发展的方向与目标。( 4)变革和发展的途径

  五十一、经营战略形成期的有关理论

  1、安索夫的战略管理理论和产品、市场组织战略理论★

  观点:(1)战略的制定是个有意识的正式设计过程。

  (2)企业高层管理者制定的战略必须与环境相适应。

  (3)企业经营战略由四要素组成:产品与市场领域、成长方向、竞争优势和协同作用。

  2、安德鲁斯的战略设计理论和目标战略理论

  3、钱德勒的战略平衡理论和战略组织理论

  五十二、企业经营战略发展期的有关理论

  1、德鲁克的企业使命和战略目标理论★

  (1)企业制定经营战略,首先要明确企业使命,企业的责任,性质等。

  (2)企业经营哲学是对企业经营活动本质性认识和高度概括。

  (3)企业经营宗旨是对企业在社会中起什么作用和如何起作用的更为具体的说明。

  (4)把企业的使命转化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有八类: 市场推销目标、创新目标、人力资源目标、资金资源目标、物质资源目标、生产率目标、社会责任目标和利润目标 。其中,市场推销目标和创新目标是最重要的目标 。

  2、霍弗和申德尔的企业资源配置理论

  3、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

  (1)企业的外部直接环境是行业环境,任何一个企业总是属于某一行业或进入多个行业。行业内存在五种竞争力量:行业中现有的竞争者,潜在的进入者,替代品的生产者,资源的供应者,产品的购买者。

  (2)企业制定经营战略实质上就是制定基本的竞争战略,针对不同的竞争力量,采取不同的竞争战略。提出三种基本竞争战略: 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目标集聚战略 。

  (3)由于产品有其寿命周期,决定着行业也随之演变,企业的投资战略也不同。

  (4)每个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须形成自身的战略优势,谋取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五十三、经营战略深化期的有关理论

  1、战略同盟理论:提出了“双赢” 、“多赢”的概念。

  2、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美国普拉哈拉帕德和盖瑞·哈默尔

  核心能力具有以下特点:( 1)延展性;( 2)增值性; (3)独特性。

  3、战略再造理论: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

  4、知识经营战略理论:彼得·德鲁克

  五十四、企业经营战略的层次体系

  1、总体经营战略——第一层次

  2、经营单位战略——第二层次

  3、职能战略——第三层次

  五十五、企业经营战略的内容体系★

  1、战略思想:是指导经营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基本思想。战略思想起着统帅作用、灵魂作用和导向作用。

  2、战略目标:是指企业以战略思想指导,根据对主客观条件的分析,在战略期内努力发展的总目的和应达到的总水平。战略目标是构成战略的核心。 正确的战略目标是评价和选择经营战略方案的基本依据。

  3、战略重点:是指那些对于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关键作用而又有发展优势或自身需要加强的方面。

  4、战略方针:是指企业为贯彻战略思想和实现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所确定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指导规范和行动方略。战略方针起着导向作用,指针作用和准则作用。

  5、战略阶段:是指根据战略目标的要求,在规定的战略期内所划分的若干阶段,以便分期去实现总的战略目标的要求。

  6、战略对策:是指为实现战略目标而采取的重要措施和重要手段,具有阶段性,针对性,灵活性,具体性,多重性等特点。

  五十六、经营战略管理

  1、概念:运用战略对整个企业进行管理,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都要在经营战略的指导下进行,贯彻战略意图,实现战略目标。

  2、特点:全程性、未来性、管理环境的不确定性、高层性

  五十七、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过程

  1、形成战略思想

  2、进行环境调查

  3、拟订、评价和选择战略方案

  4、战略方案的落实和在实施中修改完善。

  五十八、企业战略家的基本素质

  (1)品德高尚,志向高远

  (2)思维敏捷,知识渊博

  (3)心理健康,个性优异

  (4)足智多谋,能力超群

  (5)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五十九、战略领导班子的组建原则

  (1)选择首要领导的原则

  (2)首要领导组阁的原则

  (3)能力匹配优化组合原则

  (4)合作、和谐原则

  六十、企业外部环境一般内容的调研

  1、政治环境分析

  2、经济环境分析

  3、社会、文化、技术环境分析

  4、资源环境分析

  六十一、企业外部环境重点内容的调研

  1、市场需求分析

  企业总体市场的调查和分析

  企业细分市场需求的调查和分析

  用户和消费者产品需求的趋势分析;

  2、竞争状况分析

  竞争对手总体情况的调查

  竞争对手竞争能力调查

  竞争对手发展新产品动向的调查

  潜在竞争对手的调查。

  六十二、企业内部环境一般情况的调研

  1、领导者素质和职工素质分析

  2、企业发展情况分析

  3、企业管理素质分析

  4、企业技术素质分析

  5、企业生产条件分析

  6、企业营销情况分析

  7、企业财务、成本和经济效益分析

  8、企业资源供应分析

  9、企业组织结构分析

  六十三、企业经营实力分析的内容:

  1、产品竞争能力分析

  2、技术开发能力分析

  3、生产能力分析

  4、市场营销能力分析

  5、产品获利能力分析

  六十四、波士顿矩阵分析法:以需求增长率(纵轴)和相对市场占有率(横轴)为衡量标准形成矩阵图形,对企业的经营领域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综合方法。

  (1)处于双高位置的是“明星”区,应抓住机遇,加强力量,重点投资,促其发展。

  (2)处于双低位置的是“瘦狗”区,属于失败或衰退的经营领域,应果断放弃和淘汰。

  (3)需求增长率高,相对市场占有率低的属于“野猫”区,有发展前途,应加以完善和提高,促使其成为新的明星经营领域。

  (4)需求增长率低,相对市场占有率高的属于“现金牛”区,应严格控制投资,维持现有规模,设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来支持处于“明星”区和“野猫”区经营领域的发展。

  六十五、麦肯锡矩阵分析法 是以战略经营领域的吸引力(纵轴)和企业的竞争地位(横轴)两个综合性指标进行组合,形成矩阵,进行分析的综合性方法。

  六十六、企业使命决策

  1、企业使命:是指企业的性质、经营目的、经营任务和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所承担的责任等方面所做出的规定。

  六十七、企业战略目标

  1、发展性目标,如生产规划目标、人员素质目标、技术进步目标等

  2、效益性目标,如产出目标、投入目标、成本目标、利润目标

  3、竞争性目标,如扩大市场份额

  4、利益性目标,如投资回报目标

  六十八、企业总体战略的分类

  (一)按企业经营事业范围的不同划分

  1、单一化经营战略方案,专注于某一行业从事经营活动的谋划与方略。

  2、多样化经营战略方案,开发和生产不同类型的异质产品,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

  (二)按企业经营态势不同划分★

  1、发展型战略:也叫增长型战略,是在现有基础上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战略。当企业生产的产品近期和远期需求量都很大,竞争又不激烈或竞争对手少且竞争对手实力较弱的情况下,企业可考虑。

  2、稳定型战略:维持现有水平的战略。 一些企业经过高速增长后需要调整和提高, 积蓄力量,以便继续前进。

  另一些企业因产品市场需求已经饱和,市场竞争激烈,继续扩大市场的可能性较小,企业也选择维持原有水平的战略。

  3、紧缩型战略:当企业生产的产品市场需求逐年下降,产品进入衰退期或资源枯竭,不能正常供应时,企业可以实施减量经营战略,从减产到最后停产。

  (三)按企业经营的空间不同划分

  1、本地化经营战略方案

  2、地区化经营战略方案

  3、区际化经营战略方案

  4、全国化经营战略方案

  5、国际区域化经营战略方案

  6、全球化经营战略方案

  (四)按资本流动、重组、形态不同划分

  1、资本流动战略方案

  资本纵向流动战略 资本横向流动战略

  多向多样化流动战略 复合多样化流动战略

  2、资本重组战略方案 企业重组战略 资本重组战略 产权重组战略

  3、资本形态战略方案 有形资本经营战略 无形资本经营战略

  六十九、经营单位战略方案

  (一)产品定位战略方案 1、产品专业化战略方案 2、产品多样化战略方案

  (二)竞争战略方案★

  1、按竞争重点的不同划分成本领先战略方案、差异化战略方案、集中化战略方案

  2、按竞争实力不同划分进攻型战略方案、赶超型战略方案、防御型战略方案、转移型战略方案

  七十、企业职能战略特点 :从属性、单一性或专业性、针对性

  七十一、职能战略

  (一)产品战略决策

  1、从深度上说有,品种单一化战略、品种多样化战略;

  2、从广度上说有,单系列产品战略、多系列产品战略、全系列产品战略。

  (二)产品质量战略决策

  1、内在质量为主,外观质量为辅的战略 2、外观质量为主,内在质量为辅的战略 3、内外质量并重的战略

  (三)市场战略决策 1、扩张型市场战略 2、维持型市场战略 3、撤退型市场战略

  (四)科技战略决策

  1、按技术进步的目标不同划分:地区级技术目标战略方案、国家级技术目标战略方案、国际区域级技术目标战略方案、世界级技术目标战略

  2、按技术在竞争中所担角色不同划分:领先型科技战略方案、紧跟型技术战略方案、模仿型技术战略方案

  3、按技术进步的方式不同划分:独立开发型战略方案、技术引进型战略方案、技术改造战略方案

  (五)人力资源战略决策★

  1、人才发掘战略:引进人才战略方案、招聘人才战略方案、借用人才战略方案、自主培养人才战略方案、定向培养人才战略方案、鼓励自学成长战略方案

  2、人才结构优化战略:企业人才层次结构优化战略、企业人才学科结构优化战略、企业人才智能结构优化结构、企业人才能级结构优化战略、企业人才年龄结构优化战略

  3、人才使用战略:岗位轮换使用战略、台阶提升使用战略、职能和资格双轨使用战略、权力委让使用战略、破格提拔使用战略

  七十二、战略决策科学化 是指战略决策者由主要依靠经验进行决策转变为主要依靠科学进行决策的过程。

  七十三、战略决策科学化 标志

  1.决策信息的可靠性

  2.决策课题的正确性

  3.决策程序的完整性

  4.决策方法的正确性

  5.方案设计的严密性

  6.决策方案的优选性

  7.方案实施的可行性

  8.决策结果的效益性

  七十四、企业技术开发的内容。

  在企业中,技术开发的对象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产品的开发。 产品开发包括发展新产品与改革老产品。

  (2)设备与工具的开发。 设备和工具的开发包括两项内容:一是设计制造各种先进的新的专用设备和工具;二是对企业现有设备进行局部改造和更新。

  (3)生产工艺的开发。 这是指运用新的科技成果, 对产品的加工制造方法、 技术和过程等进行的改进和革新。

  (4)能源和原材料的开发。 这是指对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开发。

  (5)改善生产环境的技术开发。这是指在消除污染、改善职工的劳动条件、防止职业病方面的技术开发。

  七十五、企业技术开发的途径

  1、独创型的技术开发途径:以科学技术为先导,在企业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创造发明的新技术。

  2、引进型的技术开发途径:从企业外部引进与转移新技术。

  3、综合与延伸型的技术开发途径:

  通过对现有技术的综合与延伸,进行技术开发,形成新技术。开发难度小,耗费资金少,时间短,见效快。

  4、总结提高型的技术开发途径:一般是以小革新、小建议、小发明为主体的小改小革活动。

  七十六、企业技术开发的条件

  (一)科学技术工作队伍这是开展技术开发的最基本的条件。

  (二)技术开发的经费技术开发经费的多少是反映企业技术开发实力大小的重要标志。

  (三)技术开发的装备技术装备是开展技术开发活动的必要条件。

  (四)技术开发场所具有一定的试验场所,对于企业技术开发是十分必要的。

  (五)科学技术情报这是研究开发活动的原料和基础。

  七十七、企业技术开发经费的主要来源有:

  (1)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的各种项目基金。

  (2)从企业内部筹措经费。

  (3)科技合同收入。

  (4)向银行申请贷款。

  (5)企业之间联合起来进行技术开发投资。

  七十八、技术评价的内容

  1.技术价值的评价技术的先进性和技术的适应性

  2.经济价值的评价

  3.社会价值的评价

  七十九、技术价值的评价方法:经济评价法、综合评价法

  八十、 式中:V表示价值(value);F表示功能(function );C表示费用或称成本( cost)。

  价值工程:价值工程是通过各相关领域的协作,对所研究对象的功能与费用进行系统分析,不断创新,旨在提高所研究对象价值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技术。

  功能的两重性:客观物质性和主观精神性。

  八十一、功能的种类

  1.使用功能和品位功能。

  2.必要功能和不必要功能。

  3.不足功能与过剩功能。

  4.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

  八十二、提高价值的途径:

  1.提高功能并降低成本。这是最理想的途径。

  2.在保持功能的前提下降低成本。这是被较多人选择的一条途径。

  3.在成本不变的前提下提高功能。这是当用户着重希望提高功能,同时也有新技术能够增加功能的情况下,应当选择的路线。

  4.以功能少许下降换取成本大幅度下降。

  5.以成本适当上升换取功能大幅提高。

  八十三、价值工程的特点

  1、以使用者的功能需求为出发点。

  2、对功能进行分析。

  3、系统研究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4、努力方向是提高价值,即提高功能对成本的比值。

  5、需要由多方协作,有组织、有计划、按程序进行。

  八十四、功能系统分析

  产品的功能分析是价值工程的核心,是开展价值工程活动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阶段。

  在这一阶段,又可细分为功能定义、功能整理、功能成本分析及功能评价四个步骤。

  八十五、流水线生产

  流水线生产,又叫流水生产、流水作业,指劳动对象按一定的工艺路线和统一的生产速度,连续不断地通过各个工作地,按顺序地进行加工并生产出产品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

  八十六、组织流水线生产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产品品种稳定,是社会上长期大量需要的产品;

  (2)产品结构先进,设计定型,产品是标准化的,并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3)原材料、协作件是标准的、规格化的,并能按时供应;

  (4)机器设备能经常处于完好状态,实行计划预修制度;

  (5)各生产环节的工作能稳定地达到工作质量标准,产品检验能随生产在流水线上进行。

  八十七、劳动定额

  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消耗量所规定的标准。

  劳动定额有两种基本的表现形式:一种是时间定额,又称工时定额另一种是产量定额。

  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在数量上成倒数关系。劳动定额的直接作用:组织生产,组织分配。

  八十八、生产作业控制的工作制度

  1、值班制度

  2、调度报告制度

  3、调度会议制度

  4、现场调度制度

  5.班前、班后小组会议制度

  八十九、库存控制的基本方法:1.定量库存控制法。 2.定期库存控制法。又称周期检查控制法、定期盘点法。

  九十、供应链是指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所联结起来的网链结构,这一网链结构围绕核心企业,以能力互补与资源整合为基础,把上下游企业组织起来,结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全面控制,优化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整体功能和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低成本、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与变化,为用户提供产品与服务。

  九十一、适时生产方式

  简称JIT,是以只在需要时,按照所需的数量,为顾客生产提供所需要的完美质量的产品为基本原则,依靠计算机管理手段,而建立起来的包括从企业经营理念,管理原则到生产组织,计划与控制及作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在内的一整套较完整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体系。

  九十二、企业资源计划

  以供应链管理理论为基础, 综合运用各种现代管理思想, 借助现代网络化信息技术构建运行平台,对以核心企业为龙头的供应链的全部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是涵盖整个企业及其供应链的新型管理体系和管理方式。

  九十三、产品质量是指产品的适用性,也就是指产品的使用价值,产品适合一定用途,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所具备的特性。

  质量特性可以概括为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五个方面。

  1.产品的性能,是指产品应达到使用功能的要求。

  2.产品的寿命,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满足规定功能要求的工作界限。

  3.产品的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时间内,在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4.产品的安全性,是指产品在流通和使用过程中保证安全的程度。

  5.产品的经济性,是指产品寿命周期总费用的大小。

  在以上五个方面的特性中,产品的性能是产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九十四、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从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它有以下特点:

  1.满足用户需要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出发点。

  2.全面质量管理所管的对象是全面的,即广义的质量。

  3.全面质量管理的范围是全面的,即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

  4.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员参加的管理。

  5.全面质量管理所采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综合的。

  九十五、企业在建立和运行质量体系时,应抓好的主要环节。

  (一)明确企业质量方针和目标

  (二)分配和落实质量职能,完善质量文件

  (三)建立专职的质量管理机构

  (四)建立一套高效灵敏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

  (五)按照“计划 --执行--检查--处理”管理循环组织质量体系的运转

  九十六、管理循环简称 PDCA循环。PDCA循环包括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

  九十七、质量标准是指通过某些技术参数或工作效率等工作成果来间接反映产品和工作的质量特征。

  质量标准包括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1、ISO9001:质量体系---- 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质量保证模式,从产品设计 /开发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的质量体系要求;

  2、ISO9002:质量体系---- 生产和安装的质量保证模式,从采购开始到产品交付的生产过程的质量体系要求;该标准强调预防为主。

  3、ISO9003:质量体系---- 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从产品最终检验到成品交付的成品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体系要求;

  4、ISO9004: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 ---- 指南,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阐述了建立质量体系的原则和应包括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的含义。

  九十八、质量体系认证的含义

  质量体系认证,又称质量体系评价与注册。这是指由权威的、公正的、具有独立第三方法人资格的认证机构(由国家管理机构认可并授权的)派出合格审核员组成的检查组,对申请方质量体系的质量保证能力依据三种质量保证模式标准进行检查和评价,对符合标准要求者授予合格证书并予以注册的全部活动。

  九十九、质量体系认证的作用 (2014.7简答)

  1.企业获得质量体系评审合格证书可以增强客户与供应者之间的信任感。评审时采用一系列的国际标准,有利于各国评审机构相互认证,方便商品进出口。

  2.在公司内部开展质量体系评审, 可以加强企业质量管理, 提高一次成功率, 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3.开展质量体系评审,对需方来说,可以查阅获得质量体系评审合格证书的生产企业名录,从中选择能连续提供保证产品质量的供方,购到高质量的商品,减少验收费用和库存费用。

  一百、市场营销

  是企业为满足市场需要,实现自身经营目标而开展的商务活动过程。

  市场营销工作的基本作用在于解决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满足顾客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的需要。

  一百零一、两类不同的经营观

  (一)传统市场经营观念 1.生产观念。2.产品观念。3.推销观念。

  (二)现代市场经营观念

  1.市场营销观念。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顾客需要什么产品,就开发和生产什么产品,销售什么产品。

  2.社会营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是正确处理企业与顾客关系的正确观念,实现企业与顾客的双赢。

  一百零二、现代营销观念的新发展

  具体表现在:(一)循环经济观念(二)明智消费观念(三)服务营销观念

  一百零三、市场细分

  1. 定义:市场细分是指根据众多用户或众多消费者不同需求的特点,把企业某一产品的总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用户群或消费者群,即细小市场的分类过程。

  2.市场细分的标志

  按产品的用途不同,划分为两大类总体市场,即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再根据不同的标志进行细分。

  1.消费品市场细分的标志

  (1)按人口因素细分。

  (2)按地理区划因素细分。

  (3)按购买心理因素细分。

  (4)按购买行为因素细分。

  2.生产资料产品市场细分的标志

  (1)按企业规模细分。

  (2)按客户使用要求细分。

  (3)按产业、行业特点等标志细分市场。

  一百零四、市场细分的要求

  1.划分特性的可衡量性。细分市场的划分标志或者说特点、特性,应该是可以衡量的。

  2.市场开发的效益性。

  3.进入市场的可行性。这是指企业细分的市场,通过自身的营销活动,能够进入的可能性。

  4.划分标志的动态性。根据情况的变化,选择新的市场细分标准或调整细分范围。

  一百零五、选择目标市场要处理好的关系

  (1)市场面的多与少、大与小的关系

  (2)重点市场和一般市场的关系。

  (3)本地市场和外地市场的关系。

  (4)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关系。

  (5)当前市场和长远市场的关系。

  一百零六、传统的市场开拓策略

  (一)产品市场定位策略

  1.避强策略。2.雷同策略。即采取同竞争对手相同的市场定位策略。 3.超强策略。

  (二)进入市场的空间策略

  1.先近后远策略。即先进入本地目标市场或企业附近地区市场, 然后逐步推进,进入外地或比较远的地区市场。

  2.先远后近策略。即先进入外地市场或比较远的地区市场,然后再进入本地区就近的市场。

  3.齐头并进策略。这是实力雄厚的企业可供选择的进入市场的空间策略。

  (三)进入市场的时间策略

  1.提早进入市场。在掌握对手开发新产品能力比较强,也将有新产品投放市场的情况下,可抢在对手之前,把本企业新产品投放市场,先入为主,抢占市场。

  2.适中进入市场。根据顾客购买力的情况选择投入时机。

  3.较晚进入市场。在掌握对手迟迟拿不出新产品的情况下,本企业又有大批老产品且销路较好时,本企业的新产品可以晚一点投放市场,以便延长老产品的寿命周期,尽量为企业多作贡献。

  (四)进入市场的方法策略

  广告策略、服务策略、公关策略、商标策略、包装策略、人员推销策略、营业推广策略等。

  一百零七、新形势下市场开拓新谋略

  1.直复营销

  2.品牌营销

  3.顾客满意营销

  4.关系营销

  5.文化营销

  6.绿色营销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确立的环境保护意识,从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废弃物的处理方式,直到产品消费过程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所制定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7.整合营销

  8.网络营销指企业以网络为核心, 利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信息, 进行市场环境分析, 营销情报检索,物流流程管理,辅助营销决策,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实现营销目标所做出的长远性谋划和方略。

  一百零八、市场营销的组合

  指企业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特点,综合运用各种可能的营销因素和营销手段,组合成为一个有特色的、系统化的整体营销战略和策略,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决策思想和方法。

  一百零九、市场营销组合的内容

  1、产品要素子系统:包括产品品种,质量,品牌,商标,造型。

  2、渠道要素子系统:包括分配渠道,市场区划,营业场所,销售渠道的广度与宽度。

  3、价格要素子系统:包括价格政策,价格水平,支付期限,折扣折让。

  4、促销要素子系统:包括广告宣传,人员推销,公共关系,营业推广等。

  市场营销组合的要求:优势组合、优中选优、形成特色。

  一百一十、市场营销组合战略的类型

  1. 产品开道战略以产品要素为主,其他要素相配合的营销组合战略。

  2.价格引路战略以价格要素为主,其他要素相配合的营销组合战略。

  一般采取低价或降价对策,即优质低价、薄利多销的战略。另一个思路是提价,实行优质优价的战略。

  3.渠道开通战略渠道开通战略就是以营销渠道为主,其他要素为辅的营销组合战略。

  4.促销开路战略 促销开路战略,是指以促销要素为主,其他要素配合的营销组合战略。

  一百一十一、选择理想的战略方案,一般应考虑以下因素:

  1.目标市场的特点

  2.企业营销战略的任务

  3.企业营销环境

  4.企业资源状况

  5.市场营销预算

  一百一十二、品牌与品牌战略 名牌及名牌战略

  1.品牌,即商品的牌子,商品的名字,是卖者的产品的某一名词、符号、设计或它们的组合。

  品牌战略是指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所做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2.名牌是指经市场检验,众多顾客所公认的、具有高市场覆盖面、高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高美誉度、高适用性、高效益的产品品牌或服务品牌。

  名牌战略是指企业以创建和运用商标和商号,使产品或服务在相关市场上获得相关顾客所公认的,达到高市场覆盖面、高市场占有率、高美誉度、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持续发展而做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3.名牌效应具体表现为:

  (1)名牌累积效应。( 2)名牌乘数效应。( 3)名牌扩散效应。( 4)名牌辐射效应。

  一百一十三、名牌战略的类型

  1、根据名牌涵盖的对象不同,名牌战略可分为:

  (1)名牌商标战略方案:以企业产品商标或服务商标为对象实施的名牌战略,是把企业产品或顾客提供的服务创出名,把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商标,创出著名商标或驰名商标。名牌商标战略就是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使产品或服务的商标成为著名商标或驰名商标,做出的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

  (2)名牌商号战略方案:以企业为创牌对象,创出著名商号,实现企业经营目标。重点是使企业出名,第三产业多用此法。

  (3)商标、商号统一的名牌战略方案:一些企业产品在一定范围内出名后,随之以产品的商标作为企业名称,名牌既指该企业产品商标,也指该企业的名称,即商号。如海尔冰箱出名后,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商号也改为青岛海尔电器集团公司。

  (4)商标和商号共创名牌战略方案:是指企业产品或服务商标名称与企业商号名称不统一,商标是商标,商号是商号,商标和商号共创名牌的战略。生产初级产品,部分中间产品,主要提供服务的企业,应把重点放在创立名牌商号战略上。

  2、按名牌等级战略分类:地方级名牌战略、地区级名牌战略、国家级名牌战略、国际区域级名牌战略、世界级名牌战略

  3、按名牌成长战略分类:生产规模扩大化成长战略、集团化经营成长战略、多样化经营成长战略、国际化经营成长战略

  4、按名牌的价位战略分类:高价位战略、中价位战略、低价位战略。

  一百一十四、实施名牌战略应重视的工作

  1、树立正确的名牌观念

  2、准确地进行市场定位

  3、合理地制定名牌的目标

  4、把握好名牌升级的时机

  5、抓好企业名牌要素的整体优化工作

  一百一十五、企业国际市场营销战略类型

  1、按营销内容不同分类( 1)商品出口战略( 2)技术出口战略( 3)劳务出口战略

  2、按进入目标市场所在国的方式不同分类

  (1)按贸易或投资方式不同:贸易式进入战略、契约式进入战略、投资式进入战略

  (2)按进入市场的远近不同:滚雪球式战略,即先近后远进入战略、采蘑菇式战略,即不分远近战略;先远后近战略

  (3)按进入市场的难度不同:先易后难开发战略、先难后易开发战略

  一百一十六、筹资渠道的类型

  1.内源型筹资渠道。内源型筹资渠道是指依靠企业内部筹资解决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渠道。

  留存利润。 这是企业最基本的筹资渠道

  应付税利。

  折旧准备基金。

  内部集资。

  盘活企业内部存量资产。

  2.外源型筹资渠道。它是指从企业外部筹集资金的渠道,具体分为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

  间接融资:银行和金融机构贷款、租赁融资、商业信用、预收货款或劳务费、商业汇票、赊销包销、分期付款等。

  直接融资: 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企业债券的特征:表示债权债务关系、可返还性、可交易性)

  一百一十七、企业投资如何按不同标志进行分类?

  (1)按投资在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来分。建设性投资、更新性投资、追加性投资、移向性投资。

  (2)按投资回收期的长短来分。 5年以上的长期投资; 3~5年的中期投资; 1~2年的短期投资。

  (3)按投资所构成的企业资产性质来分。

  固定资产投资(包括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和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 ;流动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

  (4)按投资发生作用的地点来分。企业内投资;企业外投资。

  一百一十八、1.投资盈利率是反映在投资回收期内单位投资每年可提供多少盈利。

  2.投资回收率。反映投资回收期内单位投资每年可以回收多少金额,适用于有固定资产投资的项目。

  3.投资回收期(不包括折旧)。反映靠盈利回收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时间(年)。

  4.现金净流量现值。

  5.内部回收率。

  一百一十九、流动资产:是指在 1年内或超过 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运用的资产, 它由货币资金、应收款项、预付款项、存货、短期投资五个项目组成。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 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 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两年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

  一百二十、企业开展资本经营的途径

  1.通过企业重组开展资本经营。

  2.通过企业内部资产重组开展资本经营。

  3.通过产权重组开展资本经营。

  4.开展有形资本的经营。

  5.开展无形资本的经营。

  一百二十一、企业财务分析的基础

  1、资产负债表:从总体上概括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报表。

  2、损益表:用来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的会计报表。

  3、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从事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产生影响的会计报表。

  一百二十二、企业财务安全状况分析

  1、资产负债率 =负债/总资产*100%,

  是衡量企业利用债权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必须控制在 50%以下。

  2、负债比率=负债/企业自有资本 *100%,

  反映了企业的借入资本与企业自有资本的比例关系。

  这一比例小于等于 100%,说明企业有较好的偿债能力和抗财务风险的能力。

  3、固定比率=固定资产/自有资金*100%,是指企业固定资产所占用的资本被长期固定化的程度。

  这一指标小于 100%,说明企业偿债压力小,财务处于安全状态。

  一百二十三、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这是指偿还期在 1年以内到期债务的偿还能力分析。

  1.流动比率正常情况下,应大于等于 200%,表明企业具备到期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这一比率应大于等于 1,表明企业有按期还短期负债的能力。

  3.现金比率=(现金+短期有价证券) /流动负债*100%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1+(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其中,息税前利润 =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一百二十四、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1.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流动资产的流动速度和利用效果。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越多,其周转速度越快,流动资产利用效果越高。

  存货周转率主要衡量企业销货能力,说明企业的销售效率。存货周转越快,利润就越大,营运能力就越强,营运资金用于存货的金额就越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就越好。

  (2)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反映企业应收账款的流动程度,它是赊销收入净额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赊销收入净额 =销售收入-现销收入-销售退回、折让、折扣

  应收账款周转率高,说明企业应收账款回收速度快,坏账损失少,收账成本小。还可以计算应收账款的账龄:

  应收账款账龄短,说明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强,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小。

  2.固定资产周转率。也称固定资产利用率

  主要衡量企业对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利用水平。比率高,说明固定资产利用效率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高;反之,利用效率低,会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

  3.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销售额/资产总额可以衡量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

  一百二十五、企业获利能力分析

  1.利润变动及其原因分析。

  2.资产报酬率。评价企业管理者运用各种来源的资金赚取报酬的能力。

  3.所有者权益报酬率。用来评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获利水平及其变动趋势。

  一百二十六、成本:是指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所付出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它的货币表现叫生产费用。

  工业企业产品的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费,直接工资,制造费用三部分,而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是属于企业的期间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

  一百二十七、费用: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的货币表现,也叫生产经营费用。具体表现为生产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

  一百二十八、成本与费用管理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正确区分各种费用的性质,严格遵守成本与费用开支范围

  2. 正确处理生产经营耗费和生产经营成果的关系

  3.正确处理降低生产费用与保证安全生产的关系

  4.正确处理技术革新与成本费用管理的关系

  5.正确处理好成本、费用管理中的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6.实行成本与费用的全面管理,建立成本与费用管理责任制

  一百二十九、成本与费用预测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定性分析法、历史成本法和因素分析法。

  一百三十、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特点:科学性、群众性、先行性。

  一百三十一、标准化工作

  1、概念:标准化是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的过程。

  2、内容: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制定、执行和管理

  3、本质:权力。

  4、工作标准化的具体方式:工作过程标准化、工作成果标准化、工作技能标准化

  一百三十二、搞好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是:

  (1)标准化是合理组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科学依据。

  (2)标准化是组织专业化生产的可靠技术基础。

  (3)标准化能从技术上保障产品高质量、低消耗、高速度、低成本,从而使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4)标准化是改造陈旧设备、合理发展品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手段。

  (5)标准化是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同国际标准接轨,从而适应经济全球化、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的重要途径。

  一百三十三、企业标准化的新趋势。

  (1)标准化领域不断增加。

  (2)标准不断升级。

  (3)国际竞争的标准障碍。

  (4)抢占制定标准的制高点。

  (5)用动态标准引导企业(从静态的标准到动态的标准) 。

  一百三十四、企业信息工作的主要内容。

  1、信息工作的主要内容有:

  (1)原始记录和统计工作

  (2)科技经济情报工作

  (3)数据管理和资料储存工作

  一百三十五、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1.企业要转变传统观念,增强全体员工的信息意识,积极开展信息情报活动。

  2.重视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

  3.建立强有力的高科技、高效率、高保密的企业信息系统。

  4.现代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还应国际化。

  5.加强自律,强化保密意识。

  一百三十六、企业的规章制度

  1、基本制度:最重要的是企业领导制度,如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制度,厂长负责制,职工民主管理制度等;

  2、工作制度:是有关计划、生产、技术、物资、销售、人事、财务等专业管理方面的工作制度;

  3、责任制度:规定岗位任务,责任,权利。

  企业的岗位责任制有操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和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

  事实知识和原理知识——显性知识,管理是编码化、数据库化。

  技能知识和人力知识——隐性知识。管理主要是显性化。

  流程管理包括的两项核心工作:流程改进和流程规范化。

  知识管理应遵循的原则:积累原则、共享原则、交流原则

>> 点击阅读全文 <<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回复“押题”获取余下押题资料

上一篇:广东省自考00145生产与作业管理押题复习资料
下一篇:广东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押题复习资料

深圳自考网书籍购买地址

深圳自考交流群

扫码加入考生交流群

一起探讨自学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