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自考网为学考网旗下网站,为考生提供深圳自学考试信息服务,网站信息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深圳省教育考试院www.eeagd.edu.cn为主。
广东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押题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考试-知识点押题资料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单选题精选
1.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1.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1.3、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1.4、生产力自身内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和矛盾的不断解决。
1.5、生产资料是: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
1.6、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
式。
1.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1.8、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
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
2.1、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
2.2、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是:商品经济。
2.3、凡是商品一般都是:人们劳动的产品。
2.4、商品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
2.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2.6、商品生产者实现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商品的销售。
2.7、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8、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价值规律。2.9、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2.10.市场竞争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商品经济。
3.1、资本总公式是: G-W-G'.
3.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3.3、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3.4、准确反映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
3.5、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3.6、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3.7、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资本积累。
3.8、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
3.9、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
有制的矛盾。
3.10、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过程中实现的。
4.1、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4.2、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决定性阶段是:生产阶段。
4.3、按照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将生产资本划
分为: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4.4、生产资料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劳动资料。
4.5、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
4.6、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4.7、在技术进步的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必然:优先增长。
4.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4.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5.1、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构成:资本主义的生产成
本。
5.2、资本家计算其生产商品的成本是:以耗费的资本来计算的。
5.3、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生产成本低于商品价值的差额是:剩余价值。
5.4、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是:利润率。
5.5、部门之间的竞争所导致的结果是:部门之间利润的平均化。
5.6、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是全社会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
过程。
5.7、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5.8、形成生产价格的前提是:平均利润的形成。
5.9、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是:超额利润。
6.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独立执行产业资本循环中商品资本职能的资本是:商
业资本。
6.2、商业资本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是:商业资本的数量不超过
社会必要的比例限度。
6.3、商业利润的来源是: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6.4、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独立资本形式。
6.5、资本主义银行的信用业务包括: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
6.6、股票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6.7、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6.8、资本主义农业中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低于价值的超额利润构成:绝对地租。
6.9、土地的私有权垄断是: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
7.1、自由竞争必然会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而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
度会自然地:走向垄断。
7.2、垄断利润是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7.3、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
7.4、在垄断阶段垄断银行资本的新作用是:由普通的中介人变成万能的垄断者。
7.5、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统治者是: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7.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本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结合。
7.7、二次大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和广泛发展。
7.8、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
的平衡。
7.9、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调控的主要方式是:间接调控。
8.1、垄断资本国际化和各种形式的国际垄断组织的实质是: 谋求私人垄断资本或国家垄断资本的共同利益。
8.2、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8.3、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在制度上和组织形式上的体现。
8.4、资本国际化的发展进程是:从商业资本国际化到借贷资本国际化再到产业
资本国际化。
8.5、新殖民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打着援助旗号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和控制。
8.6、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是:有利益一致之处,又有矛盾和争夺。
8.7、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实质是: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8.8、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争取和平与发展。
9.1、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经济迅速发展和经济停滞两种趋势的根本原因是:垄断。
9.2、垄断资本依靠其垄断地位和实力使技术进步的:动力减弱了。
9.3、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允许范围内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可以在
一定时期内延缓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
9.4、食利国是指:依靠资本输出进行剥削和掠夺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9.5、私人垄断特别是国家垄断和国际垄断的出现: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
私有制的本质。
9.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持有垄断企业的小额股票表明:工人的雇佣劳动
地位并未改变。
9.7、垄断资产阶级加强和维持政治统治的手段是:暴力镇压群众和推行改良主
义。
9.8、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垄断资产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
表。
10.1、一定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10.2、资本主义既创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又产生了运用这种武器的人,这
是指:社会化的生产力和现代工人阶级。
10.3、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是指: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
10.4、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10.5、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分配
方式。10.6、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方式是:按劳分配。
10.7、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们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
10.8、有计划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于不同部门实际上就是:合理配置社会资源。
10.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多选题精选
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ABCDE)
A.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B.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
C.批判地继承丁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
D.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E.是不断发展的经济科学
1.2.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是:( DE)
A.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和科学性
B.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没有科学性
C.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科学性,没有阶级性
D.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1.3.生产工具:(BCD)
A.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
B.在生产资料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C.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状况的主要标志
D.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E.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
1.4.生产力:(ABCDE)
A.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B.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水平
C.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D.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E.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1.5.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包含的生产关系体系是( ABCD)
A.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关系
B.分配关系
C.交换关系
D.消费关系
E.借贷关系
1.6.生产资料所有制是:( BCDE)
A.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结果
B.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
C.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D.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
E.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得到实现的
1.7.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中:( ADE)
A.最根本的方面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最根本的方面是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生产力对生产关系有重大反作用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反作用
E.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1.8.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表明:( ABCD)
A.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
B.任何经济规律都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C.人们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
D.人们不能创造和制定经济规律
E.人们不能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2.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 BE)
A.私有制的出现
B.社会分工
C.劳动生产率提高到剩余产品的出现
D.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
E.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2.商品经济成为占统治地位经济形式的社会有( DE)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E.社会主义社会
2.3.商品和劳动产品的相互联系是( BD)A.商品和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属性
B.商品和劳动产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属性
C.凡是劳动产品都是商品
D.凡是商品一般都是劳动产品
E.商品和劳动产品都是用于交换的物品
2.4.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相互关系是( BC)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E.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5.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CE)
A.私人劳动
B.简单劳动
C.具体劳动
D.社会劳动
E.抽象劳动
2.6.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是( ADE)
A.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B.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
C.形成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
D.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E.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2.7.商品的价值量与( BC)
A.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反比
B.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C.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E.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耗费成正比
2.8.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相互关系是( ABDE)
A.货币流通是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
B.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
C.商品流通是由货币流通引起的
D.货币流通为商品流通服务
E.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
2.9.市场经济是 (ACDE)
A.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方式
B.生产者之间劳动交换的一种形式
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D.从微观方面优化资源配置
E.在商品经济发展到普遍化阶段出现的
2.10.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各自配置社会资源的领域是( AD)
A.市场经济从微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
B.市场经济从宏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C.计划经济从微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
D.计划经济从宏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
E.计划经济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配置社会资源
2.11.统一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 ABC)
A.价格机制
B.供求机制
C.竞争机制
D.保障机制
E.就业机制
3.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是( ABD)
A.自行增殖的价值
B.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一定的物品
D.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一种剥削关系
E.一定数量的货币
3.2.剩余价值(ABE)
A.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
B.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C.是由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
D.体现着商品经济的一般经济关系
E.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3.3.按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将资本划分为( BD)
A.固定资本
B.不变资本
C.流动资本
D.可变资本
E.流通资本
3.4.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是( BD)
A.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B.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C.降低雇佣工人工资
D.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E.提高工人劳动强度
3.5.资本家获取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是( BD)
A.提高劳动生产率
B.延长工作日
C.改进生产技术
D.提高劳动强度
E.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3.6.决定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原因是( CE)
A.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B.增加供给以满足消费需求
C.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D.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E.资本主义竞争规律的强制压力
3.7.相对过剩人口( BCD)
A.产生的原因是人口的增长超过生产的增长
B.产生的原因是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C.是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
D.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E.是相对于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出现的过剩
3.8.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是:( ABC)
A.单个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有计划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B.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矛盾
E.各个资本家集团之间争夺剩余价值的矛盾
4.1.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阶段是( BCD)
A.分配阶段 B.购买阶段 C.生产阶段 D.销售阶段 E.流通阶段
4.2.流通资本包括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的( BD)
A.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 C.商业资本 D.商品资本 E.流动资本
4.3.资本周转时间包括( DE)
A.个别劳动时间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剩余劳动时间
D.生产时间 E.流通时间
4.4.对预付资本总周转发生影响的生产资本构成是指(
AC)
A.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B.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划分的依据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
D.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总量
E.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消耗程度
4.5.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 CD)
A.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
B.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
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 c、v、m三部分构成
E.生产资料生产必须优先增长
4.6.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包括( DE)
A.资本补偿 B.劳务补偿 C.货币补偿 D.价值补偿 E.物质补偿
4.7.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ABC)
A.I(v+m)=IIc
B.I (c+v+m)=Ic+IIc
C.Ⅱ(c+v+m)=I(v+m)+Ⅱ(v+m)
D.I (c+v+m)=I (c+△c) +Ⅱ(c+△c)
E.I(v+m)>Iic
4.8.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BDE)
A.I(v+m)=IIc
B.I (v+△v+m/x) =Ⅱ(c+△c)
C.I(c+v+m)=Ic+IIcD.I (c+v+m)=I (c+△c) +Ⅱ(c+△c)
E.Ⅱ(c+v+m)二I(v+△v+m/x)+Ⅱ(v+△v+m/x)
5.1.生产成本对资本家的影响是( ABCD)
A.它是资本家经营的盈亏标志
B.它的补偿是资本家继续进行生产的条件
C.它是商品销售价格的最低界限
D.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资本家在竞争中占优势
E.有利于表明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
5.2.构成资本主义生产成本的因素是( AB)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E.流通资本
5.3.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所表示的经济关系的差别在于( BCE)
A.利润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C.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D.剩余价值率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E.利润率模糊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5.4.利润率同资本有机构成的关系是( BCD)
A.二者按相同的方向发生变化
B.二者按相反的方向发生变化
C.资本有机构成越低利润率越高
D.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利润率越低
E.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利润率越高5.5.影响平均利润率的因素是( BE)
A.各部门的商品价格水平
B.各部门的利润水平
C.社会总资本额的大小
D.社会总资本的有机构成
E.社会总资本在不同部门中所占比重大小
5.6.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BCDE)
A.全社会的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不相等
B.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高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
C.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低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
D.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E.商品价值与生产价格经常不
5.7.平均利润形成以后( ABC)
A.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
B.利润表现为社会预付总资本的产物
C.剩余价值与利润在数量上存在差别
D.明显表现出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
E.模糊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
5.8.生产价格之所以是价值的转化形式是因为( BCD)
A.价值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
B.生产价格是在价值基础上形成的
C.生产价格的变动以价值的变动为基础D.全社会的商品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相等
E.每个商品的生产价格与价值是相等的
6.1.商业资本是(ABC)
A.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职能资本
B.独立地在流通领域中发生作用的资本
C.从产业资本职能中分离出来的资本形式
D.既在生产领域又在流通领域发生作用的资本
E.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的一种资本形式
6.2.商品资本的职能转化为商业资本职能的条件是( AD)
A.产业资本家和商人之间形成特殊分工
B.商人和银行资本家之间形成特殊分工
C.商人有可能从银行取得贷款
D.商人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投资
E.产业资本家必须生产出适销的商品
6.3.商业资本家从事的纯粹商品买卖活动不创造剩余价值,但要参加剩余价值的
分配,因而( BE)
A.提高了社会总资本的平均利润率
B.降低了社会总资本的平均利润率
C.不利于产业资本利润的增长
D.不利于社会总资本的平均利润保持在较高水平
E.使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归商业资本家所有
6.4.商业流通费用包括( BC)A.生产商品所用生产资料的费用
B.生产性流通费用
C.纯粹流通费用
D.商品的成本费用
E.更新生产设备的费用
6.5.资本主义的职能资本是指( AB)
A.产业资本 B.商业资本 C.借贷资本
D.银行资本 E.货币资本
6.6.股份公司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
ABC)
A.权力机构 B.经营管理机构 C.监督机构 D.财务机构 E.股票发行机构
6.7.资本主义地租的特点是( BCE)
A.表现劳动者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B.建立在剥削具有人身自由的农业雇佣工人基础之上
C.剩余价值由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共同瓜分
D.农业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E.体现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农业工人三个阶级的关系
6.8.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租种土地既要缴纳级差地租又要缴纳绝对地租的土地是:
( CD)
A.地理位置最差的土地
B.土地肥沃程度最差的土地
C.优等土地
D.中等土地
E.劣等土地7.1.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是( BCE)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
C.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和结果
D.不涉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种变化
E.从个体资本占统治地位发展到垄断资本占统治地位
7.2.垄断资本主义本身发展所经历的阶段是( BE)
A.企业垄断阶段
B.一般垄断或私人垄断阶段
C.行业垄断阶段
D.部门垄断阶段
E.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7.3.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存在的竞争形式有( ABCD)
A.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B.垄断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C.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D.非垄断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
E.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竞争
7.4.垄断价格的形成表明( ADE)
A.并未否定价值规律的作用
B.否定了价值规律的作用
C价值规律作用的范围大为缩小D.它是价值规律在垄断阶段发生作用的体现
E.并未否定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
7.5.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形成金融资本的资本是( BD)
A.一般的工业资本
B.垄断的工业资本
C.一般的银行资本
D.垄断的银行资本
E.垄断的商业资本
7.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是( ACE)
A.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
B.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上的结合
C.国有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D.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形式上的结合
E.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7.7.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国有经济的途径是( AB)
A.资产阶级国家利用财政收入投资建立新企业
B.通过国有化将私人企业变成国有企业
C.国家掌握一个企业的控股权
D.国家与私人资本共同投资建立新企业
E.国家将一定资本注入私人企业
7.8.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主要是( BE)
A.对工资收入的调节B.对利息率的调节
C.对物价水平的调节
D.对市场商品流通量的调节
E.对货币流通量的调节
8.1.资本输出的实质是( ABC)
A.金融资本掠夺和剥削其他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手段
B.确立和巩固金融资本对世界统治的重要工具
C.国际垄断的基础
D.帮助其他国家和人民发展经济
E.促使国际经济的均衡发展
8.2.二次大战后资本输出的特点是( BCDE)
A.资本输出的流向主要向经济落后国家输出
B.资本多方向输出,特别是发达国家间相互投资大增
C.国家资本输出快于私人资本输出的增长
D.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多采取“援助”方式
E.资本输出数量剧增
8.3.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CD)
A.国际卡特尔
B.国际辛迪加
C.跨国公司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同盟
E.国际货币基金组织8.4.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包括( BCD)
A.分工的全球化
B.生产的全球化
C.贸易的全球化
D.资本的全球化
E.科技的全球化
8.5.二次大战后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秩序有较大影响的国际经济组织主要有
( CDE)
A.欧洲联盟
B.亚太经合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
E.世界贸易组织
8.6.地区经济集团( ABCDE)
A.是地域上邻近的一些国家所组成的经济或贸易集团
B.是通过签订一定协议而组成的
C.其宗旨是增强和扩大集团的实力和竞争力
D.是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E.其目的是为集团成员国谋取经济利益
8.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不断爆发外贸大战是因为( ABCD)
A.国际贸易是资本主义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B.争夺世界市场的斗争日益激烈C.资本主义各国的市场问题都十分尖锐
D.占领海外市场可缓解国内生产过剩压力和获取更多利润
E.有利于推行新殖民主义政策
8.8.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方面的矛盾主要体现在( ABC)
A.贸易方面 B.投资方面 C.金融方面 D.生产方面 E.分配方面
9.1.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趋势和停滞趋势的相互关系是( BDE)
A.迅速发展趋势排除了停滞趋势
B.迅速发展趋势不能排除停滞趋势
C.停滞趋势排除了迅速发展趋势
D.停滞趋势不能排除迅速发展趋势
E.两种趋势同时并存
9.2.垄断在一定情况下会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的原因在于( BCD)
A.当新技术设备的研制费用较多时
B.当新技术设备使垄断价格难以维持时
C.当新技术设备的使用使原有机器设备发生重大无形损耗时
D.当新技术设备的使用使垄断利润下降时
E.当新技术设备的使用引起激烈竞争时
9.3.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的历史作用是( BD)
A.能推动社会经济长期顺利发展
B.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
C.不可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D.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消极作用E.对社会经济发展没有消极作用
9.4.食利者阶层的特点是( BCE)
A.从事必要的生产经营活动
B.完全脱离生产经营活动
C.专靠吃利息为生
D.不以利息收入为主
E.占有剩余价值的剥削者
9.5.垄断统治引起多种危机交织并存,这些危机是指( ABCDE)
A.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B.财政危机
C.货币信用危机
D.能源危机
E.社会生活方面的危机
9.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BCDE)
A.可以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B.不能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可以缓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在一定程度上给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E.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危机的破坏性
9.7.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制度的
建立准备了完备的物质基础(BDE)
A.因而资本主义制度将自行消亡B.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制度将自行消亡
C.因而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易如反掌
D.但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要经过长期和反复的斗争
E.因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必然的历史趋势
9.8.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是( BCDE)
A.由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所决定的
B.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所决定的
C.由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所决定的
D.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所具有的客观历史趋势
E.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客观要求
10.1.从资本主义社会消亡转入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所包括的大阶段是
( ABE)
A.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B.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E.社会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
10.2.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之所以不是一个短暂的历史阶
段是因为在这个时期要(ABCDE)
A.根本改造一切社会关系
B.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C.改造和消灭剥削阶级D.组织分散的农民建立社会主义大农业
E.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的生产、交换、分配制度和经济体制
10.3.没有或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 BCDE)
A.也可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B.就不会有社会主义经济
C.就不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D.就否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E.已经建立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就会被破坏
10.4.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分配制度上的总体差别是( BC)
A.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需分配
B.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
C.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
D.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
E.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实行多种分配方式
10.5.消灭剥削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是( BD)
A.商品经济要有较高程度的发展
B.生产力要有较高程度的发展
C.产业结构要进行合理的调整
D.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
E.实行现代企业制度
10.6.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还未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是因为( AC)
A.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尚未高度发展B.人们还受剥削阶级好逸恶劳的思想影响
C.劳动者没有获得全面发展
D.人们的思想觉悟还不够高
E.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10.7.二次大战后新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所产生的作用是( ABCD)
A.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B.促进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C.促使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调整
D.促使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
E.形成垄断资本主义食利国
10.8.社会主义社会实行计划调节的原因在于( BD)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C.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存在
D.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存在
E.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简答题精选
1、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具有阶级性?
政治经济学,无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包括当代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
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是因为,政治经 济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人们的经
济利益关系,而经济利益关系在存在阶级关系的社会中,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从其整个思想体系来说,是为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政治经济学都是有阶级性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
经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大的工人运
动。
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
素,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在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
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并对社会
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提出了一些预见性设想。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经济学科,它在社会主义革命、
建设、改革、开放中获得重大发展发。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
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属
于经济利益关系。
(3)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广义的生产
关系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诸方面的关系,既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
系,也包括分配关 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4)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不是研究它的表面现象,而是揭示生产关系
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即研究各种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
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同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异
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与资本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既相统一,又
有差异。
(1)二者有统一面。二者都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经济
运动规
(2)二者有差异面。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重在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
揭示其内在矛盾、阶级对抗性和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与灭亡的客观规律,揭
示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重
在研究怎样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
经济利益。
5、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们认识客观世界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
理论与方法,也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理论武器。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社会主义理
想信念和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科学依据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提高马克思主义自觉性和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6、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经济学说,
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提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具有高度科
学性和真理性。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实现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因为工人
阶级及其政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其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同社会历史发
展方向相一致,它越是正确地提示经济规律,其理论就越具有科学性,便越符合
工人阶级的阶级利益。
7、为什么要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要,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这是因为:
(1)这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 WTO、国内经
济融入国际经济的条件下研究我国的改革与发展,需要联系国际经济关系,借鉴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运行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2)资本主义经济有新的发展变化。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
现象、新变化、新特点,需要加以研究。
8、如何看待当代西方经济学?
(1)当代西方经济学即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从其掩盖资本主义矛盾、为资本
主义制度辩护、为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利益服务、并反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来
说,具有庸俗性质。
(2)当代西方经济学从其研究管理社会化大生产的方法和制度、认识和阐述市
场经济运行及政府调控的规则,以及优化产业结构、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来说,又有一定程度的科学成分。
(3)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分,对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进行经济体制
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是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大工人运动,
为自己的命运进行斗争,需要有自己阶级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作指导。
二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和观点,
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10、为什么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而社会生
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在人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和存在的。离开了人类
的物质资料生产,也就不存在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更不会产生反映生
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客观经济规律。因此,要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研究对象,需要了解什么是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
11、社会生产力是如何构成的?
答:生产力的构成,概括地说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
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并实现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在生产力中人
的因素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起着最根本的作用,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根本的力
量。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生产资料,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劳动资料和劳
动对象的总和。在生产资料中,作为劳动资料重要构成部分的生产工具对于生产
力的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生产力的发展,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发展变化开始的。
生产力发展的状况集中表现在生产工具的发展与变化上,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性质的最主要的标志,也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12、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社会生产关系内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的关系。首先,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决定作用。表现在:( 1)生
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 2)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
与结构;( 3)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消费的具体方式;( 4)生产的社会
性质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社会性质。其次,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起反作
用。具体表现在:( 1)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分配方式,能够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起阻碍作用。(2)交换的发展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
则阻碍生产的发展。 (3)消费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最终得到实现,消费为生产的
发展创造出动力,反之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13、怎样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答:(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两者的统一构成社会
的生产方式。(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
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化。( 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反作用:
适应生产力发展时起推动作用,不适应时起阻碍作用。(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
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表明:第一,旧的、过时的生产关系必然适应生产力的变化
而变化;第二,新的生产关系只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建立。
14、经济规律的特点是什么?
答:经济规律与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相比较,它们的共同点都具有客观性,但是
经济规律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1)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
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而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 (2)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大多是长久不变的,而经济规律是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3)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是有阶级背景的。
15、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答:(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指科学和技术发明在生产过程中应用,变为巨
大的物质力量,从而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2)生产力多包括的人的因
素和物的因素(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密切联系。科学技
术广泛应用于生产,日益渗透到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之中,引起它们素
质的变化,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意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劳动者的生产技
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经验日益丰富,生产效率逐步增加;二是科学技术的发展,
促进劳动对象质量的提高和数量品种的增加;三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生产过
程其他方面,如生产管理、工艺流程等发生变化。( 3)振兴我国经济,首先要
振兴科学技术,事实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科技进步。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实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
16、怎样理解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及其实质?
答:国民经济中的各种比例关系,实质上是把社会总劳动(包括物化劳动与活劳
动),按照一定比例分配于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各环节、各地区的反映。在一个
社会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如果能够自觉地保持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协调与平衡,
则社会总劳动就可得到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功能,取得好的经济
效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反之,如果比例关系失调,则会造成社会劳
动的浪费,经济效益低下,阻碍社会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17、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有何联系与区别?
答: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产品(或产值)和劳务总量的产出增长,它反映的是
国民经济的量的变化。经济发展除包含经济增长的内容外,还包括经济结构方面
的变化,如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收入结构、消费结构、人口结构的变化等等。
此外,经济发展还包括生态平衡的保持、环境质量的提高、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
生活状况的改善、以及贫困落后状态的减少和消除等等一系列社会经济生活方面
的质的变化。所以,经济增长是着重反映国民经济数量变化的概念,而经济发展
是既反映国民经济的数量变化,又反映国民经济质量变化的概念。经济增长是经
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经济增长,不可能实现经济的发展。
18、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与外延式扩大再生产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的方式来看,分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两
种类型。一般来说,外延扩大再生产是指在生产技术和劳动效率不提高的情况下,
单纯依靠扩大生产场所,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来扩大生产规模。内涵扩
大再生产是指依靠生产资料效率的提高,也就是通过生产资料质量的改善,技术
的进步,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扩大生产规模。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并不必然排
斥生产技术和劳动效率的提高。在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资料使用效率较低的条件
下,扩大再生产一般是以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而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生产资
料使用效率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内涵扩大再生产在扩大再生产中所占比重会随之
不断提高,并会逐步过渡到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
19、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
答:各个国家的产业结构,总的来说,呈现出逐步优化升级、由低级向高级逐渐
演进的趋势。
(1)两大部类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是,制造消费资料部类所占比重逐渐下降,制造生产资料部类所占比重逐渐上升。
(2)农轻重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是,农业比重逐渐下降,工业比重逐渐上升;
工业中的轻工业比重逐渐下降,重工业比重逐渐上升。
(3)传统与新兴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是,传统产业逐步被新兴产业所代替,新
兴产业逐渐成为主导产业。
(4)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重逐渐减少,
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日益发展。
(5)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是,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质量日益提高,第
二产业的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提高。
20、保持一定经济增长速度的意义
答:(1)任何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是社会
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基础。如果经济增长速度为零或负增长,社会就很难取得
进步。
(2)经济增长速度就是一定时期内物质资料生产和劳务发展变化的速率。( 3)
经济增长速度的表示,它通常以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生产
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等经济总量指标的增长率,以及按人平均的增长率来表示。
2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答: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前提条件,是社会分工,即各种社会劳动划分和
独立化为不同的行业或部门。不同所有者和不同经济利益主体是商品经济产生和
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22、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什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二因素与劳动
二重性是什么关系?答: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
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23、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
答: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 由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所决定的商品价值就是商品的社会价值。 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
动为尺度的。
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所生产的不同种类商品的价值量的确定,是通过把一定量的
复杂劳动化为多倍的简单劳动来实现的。
24、为什么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答: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
第一,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第
二,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全过程。
第三,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25、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形式是什么?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起哪些作用?
答:(1)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普遍的客观经济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
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
值来进行。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商品交换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
来进行。
(2)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作用:第一,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按比例分配。
通过竞争、价格、供求关系的变动而实现。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这一作用是在追求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第三,引起和促进小商
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优胜劣汰,两极分化。
26、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劳动
答:(1)活劳动与物化劳动。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分为活劳动和物化劳动。
活劳动实质在生产过程中新加入到劳动对象的抽象劳动。物化劳动是指以生产资
料形式存在的过去的劳动。( 2)活劳动与创造价值。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只有
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才能创造新价值。物化劳动部创造新价值,智能将其原有的价
值转移到新生产的商品中。价值的创造就是指商品生产过程中由活劳动新增加到
生产的商品中的价值,不是指转移到商品中的物化劳动的缘由价值。价值的唯一
源泉是活的抽象劳动。( 3)总体工人创造价值。作为价值唯一源泉的活劳动,
既包括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既包括生产商品的工人的活劳动,又包括生
产商品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的活劳动。也就是由“总体工人”或“结合劳动人
员”的活劳动共同创造价值。
27、货币的产生、本质和智能
答:(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随着价值形式的长期发展而产生的,它是商品交
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商品乃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货币的
本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一般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
济关系。( 3)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在发达商品经
济或市场经济中,它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
种职能。五种职能的这一排列顺序,大致反映了它们产生的顺序及其相互关系。
其中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货币一产生就具有的。
28、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是怎样的?答: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在于
两者的内涵不同。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市场
经济则是社会资源的一种配置方式。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
础。表现在:( 1)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 2)
商品经济规律是市场机制的内在根据。( 3)商品经济的发展高度,决定市场经
济的成熟程度。
29、市场机制包括哪些内容?它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
答:市场机制,就是价值规律的作用机制,或者说就是市场的各种要素包括价格、
供求和竞争等因素之间互为因果、相互制约、各自挥功能、又共同发挥功能的这
种联系和作用。各种市场要素的联系和作用,构成统一的市场机制,其中,价格
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1)价格机制。价格机制对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价
格机制调节生产。( 2)价格机制调节消费。( 3)价格机制是宏观经济的重
要调控手段。
(2)供求机制。供求机制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价格、竞
争、利率等市场机制的作用都离不开供求机制。其次,供求机制调节生产与消费。
(3)竞争机制。竞争机制对市场经济的运行有重要作用:( 1)它是价格机制、
信贷利率机制等市场机制充分展开并充分发挥功能的保证。( 2)它促进企业开
展技术革新、改善经营管理、增强企业活力、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 3)它有
利于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促进商品流通和生产要素交流。( 4)它有利于
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
30、为什么必须建立市场秩序和市场规则?答:良好的市场秩序是市场机制发生作用的前提和保证。而最基本的市场秩序是
公平竞争。围绕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主要有三个方面: (1)市场准入和退出秩
序。 (2)市场竞争秩序。( 3)交易行为秩序。市场制度和规则,指维护市
场公平竞争,保证市场正常运行的各种制度和规则的总和,是国家对市场和市场
主体行为所制定的强制性的制度和规定,目的在于促使市场主体的行为制度化和
规范化,保证市场的良好经济秩序。市场制度和规则的内容十分广泛,大体可分
为三类:第一类为市场运行的制度和规则;第二类为企业内部管理和企业经济行
为的制度和规则;第三类为国家经济行为的制度和规则。建立消除不平等竞争、
实现公平竞争的制度和规则,是市场运行制度规则体系的核心。
31、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
答:在不同的资源配置机制的作用下,与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即计划方式和市
场方式。
(1)计划配置资源方式。这种资源配置方式的动力是实现国家整体利益;资源
配置的信息集中在国家受众,信息传递主要是纵向的上下流动,资源配置的决策
权集中在国家。
(2)市场配置资源方式。这种资源配置方式的决策者是基层经济单位;资源配
置的动力是追求单位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决策的一句是市场信息,主要是价格信
息,信息主要是横向的传递。
计划和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区别和联系。二者的区别在于:一是它们要求有
不同的管理制度;二是它们在实现资源配置过程中都具有自身特点,前者具有在
全社会范围配置资源的作用,但排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后者能适应市场的要
求,及时调节资源的配置,但存在资源配置的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二者的联系在与,在某种经济体制中,计划和市场两种方式能以不同形式相结合,要加有
效地配置资源。
32、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
答: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方式,不具有独立的社会性质,它在
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中,有其一般性,主要是:( 1)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一切
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市场,企业的经济活动必然要受市场机制的调节。( 2)企业
作为市场经济的主题,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能对市场信号及时做出灵敏的反应。
( 3)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是通过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
段实行宏观调控。( 4)整个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法制基础,保证市场有
序进行。
33、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
生产?
答: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首先要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作为价值形成过程来
考察。在生产过程中,一方面,工人的具体劳动创造新的使用价值,将消耗的生
产资料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另一方面,工人的抽象劳动凝结到产品中去,形成
新价值。两者的统一就是价值的形成过程。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
成过程。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使工人新创造的价值
超过劳动力价值这个一定点以上,从而生产出剩余价值,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这时价值形成过程就转化为价值增值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
增殖过程的统一。
34、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是什么?
答: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 概括起来有两种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
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资
本家之所以能够采取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是因为工作可以在一定界限内伸
缩。首先,工作日的最低界限必须大于必要劳动时间。其次,工作日的最高界限
取决于两个因素:生理因素和道德因素。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
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
于剩余价值生产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因为,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必须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必须降低工人及其家庭必要生活资料
的价值。为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必须提高生产生活资料生产部门以及与生活资
料生产有关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当上述这些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
高时,生活资料价值便会下降,劳动力价值随之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
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从而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
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各个资本家追求超剩余价值的
结果。
35、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工作日的延长为条件;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劳动生
产率的提高为条件。 (1)从资本对雇用劳动的关系来看,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
的。 (2)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
生产的起点。( 3)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在资本
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上起着不同的作用。
36、资本积累的实质是什么?分析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怎样看出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在扩大基础上的再生产?答: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 进行资本积累, 扩
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通过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分
析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扩大的基础上再生产出来,具体表现在:( 1)
不仅资本家的全部资本是工人创造的,而且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本一开始就是全
部资本化了的剩余价值。
(2)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不仅是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而且是扩大对剩
余价值占有的手段。( 3)劳动力买卖的真实内容是,资本家用不等价物占有工
人劳动的一部分,以换取工人更大量的活劳动。
5、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生产剩余价值
答:(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价值增值是它
的根本目的。
(2)价值形成过程。要了解价值增值过程,首先,要把资本主义生产作为价值
形成过程来考察。在生产过程中,一方面,工人的具体劳动创造新的使用价值,
同时将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另一方面,工人的抽象劳动凝结到
产品中,形成新价值。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与新形成的价值,两者之和构成商品
的价值,这就是价值形成过程。
(3)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家通过
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使工人新创造的价值超过劳动力价值,工人的劳动时间一
旦超过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就会生产出剩余价值,并被资本家无
偿占有,这时价值形成过程就转化为价值增值过程。
(4)剩余价值的源泉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它直接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
的剥削关系。3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答:(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
他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第二,是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
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必须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2)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使资本家受众的货币转化为资本。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是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它的使用或消费就是劳动。雇佣劳动者的劳动不但能创
造新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这个大于部分就是剩余价值,
正是由于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这种特性,才使资本家的货币得到了增值,带
来了剩余价值,这时资本家的货币就转化为资本。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
化为资本的前提。
38、运用劳动二重性理论说明价值增值过程
答:(1)运用劳动二重性理论来说明价值增值过程,首先必须看到,具体劳动
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统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2)雇佣工人通过具体劳动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从价
值形成过程来看,具体劳动使生产资料原有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与此同时,
工人的劳动又是抽象劳动,它凝结到产品中去,形成包含着剩余价值的新价值。
因此,生产资料的旧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去痛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凝结到商品中
去,是在同一个劳动过程中实现的。
(3)这就说明生产资料的价值不会增值,价值的增值是由于雇佣工人的抽象劳
动新创造的价值超过了劳动力的价值而实现的。
39、产业资本循环经历哪些阶段和采取哪些职能形式?
答: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要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产业资本要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
资本,不是独立的三种资本形式,而是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分别采取的三种职
能形式,并分别执行着三种职能: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
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以资本主义的方
式相结合,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商品资本的职能则是通过商品的销售,
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40、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为什么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答: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这里的实现是指社会
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更新。为什么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社会资本再生产
的核心问题?原因有:第一,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得到补偿,是社会资本再生产正
常进行的基础。第二,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得到更新,是保证社会资本再生产正常
进行的关键。
41、剩余价值率与年剩余价值率的差别是什么?
答:(1)概念的内涵不同:剩余价值率是一次生产过程中所生产的剩余价值与
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而年剩余价值率则是年剩余价值总量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
率。 (2)两者的企业的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体现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
度;年剩余价值率则表示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值程度。两者从不同的方面
和层次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3)两者在量上的差别:在一般的情
况下,年剩余价值率大干剩余价值率。
42、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以及把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流动资
本的区别是什么?
答: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是根本不同的。( 1)划分的根据不同。前者的划分是根据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后者的划
分则是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2)划分的
内容不同。不变资本包括用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资本,而固定资本只包括用
于劳动资料的资本。可变资本只是用于劳动力的资本,而流动资本却包括用于劳
动对象和劳动力的资本。( 3)划分的目的不同。固定资本与流通资本的划分,
是为了揭示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从而对生产的剩余价值
数量的不同影响;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则是为了揭示可变资本是剩余
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43、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答:(1)影响年剩余价值量的多少。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包括可
变资本的流动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资本周转速度越快,意味着其中的可变资本
周转速度越快。而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可变资本周转越快,一定量预付
可变资本在一年内转化为劳动力的数量就越多,能剥削到更多剩余价值,从而增
加年剩余价值量。反之,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少。
(2)影响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年剩余价值率即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与
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在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条件系,资本周转速度越快,意味着
预付可变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剥削的劳动力就越多,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多,因
而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反之,年剩余价值率就越低。
44、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答: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和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原
理指明,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过程,而社
会总产品的实现即两大部类的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是通过三方面交换而实现的:一是第一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业之
间的交换;二是第二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三是两大部类之间的
交换。
社会资本
>> 点击阅读全文 <<
上一篇:广东自考00040法学概论押题复习资料
下一篇:最后一页
最近更新
- 广东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押... 06-23
- 广东自考00040法学概论押题复习资料 06-23
- 广东省自考00041基础会计学押题复习资料 06-23
- 广东省自考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 06-23
- 广东省自考00054管理学原理押题复习资料 06-23
- 广东省自考00058市场营销学押题复习资料 06-23
- 广东省自考00067财务管理学押题复习资料 06-23
- 广东自考00076国际金融押题复习资料 06-23
- 广东自考00078银行会计学押题复习资料 06-23
自考解答
- 深圳自考如何申请学士学位? 08-22
- 深圳自考专科可以转专业吗 08-22
- 深圳自考专科最快多久能毕业? 08-22
- 深圳自考大专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怎么学? 08-16
- 深圳自学考试_自考本科专科-深圳自考... 07-22
- 深圳自考可以报考哪些学校呢? 07-22
- 深圳全日制大专在读,同时可以自考本... 07-22
- 自考大专多久能毕业? 07-12
- 深圳自考生怎么办理课程免考? 07-11